资讯报名信息成绩查询考试大纲准 考 证课程:免费试听招生方案网校名师考生故事

指南报名条件报名时间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复习试题中心每日一练考试用书考试论坛

首页>会计网校>注册会计师> 正文

证券市场与会计行为的规范:来自美国的经验

2002-9-25 8:52 杨雄胜 熊廷瑶 【 】【打印】【我要纠错
    会计行为倾向历来与会计主体的组织形式直接相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并日益发达,公司上市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的所有权变得不但非常分散,而且极不固定。从所有权的角度看,每一个上市公司几乎都具有全社会公众拥有的性质。此时的会计信息,不仅要满足现实所有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潜在所有者的需要。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不仅仅是单个所有者,而且是社会公众这一庞大而复杂的服务群体。由此决定了会计行为的大众化倾向,即以社会公众代表的身份,提供满足社会公众投资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无疑,证券市场为会计行为设立了较为广阔的服务领域-社会公众,相应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较为严厉的要求:一个企业若想在证券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其会计行为必须表现出强烈的公众化倾向和社会责任意识。

    但是,由于会计行为是分散在各个上市公司中进行的,而且特定的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其所服务的上市公司业绩及管理当局有直接关系,因此,现实的会计行为很难自觉地做到对社会公众负责,即使这样做了也无法让社会公众相信这一点。由此产生了保证信息披露基本质量的公认会计准则制度和独立对会计披露信息实施监管的外部审计制度,以及对违规会计和审计人员的惩罚制度。这样,会计行为自觉接受来自统一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制度和外部法律制度的多重规范,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证券市场的良性运行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在证券交易中的重要地位,证券市场客观上要求规范的会计行为支撑,故各国证券市场无不把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作为证券管理的核心。西方200多年证券市场的演化历史表明,会计恶性操作的“害群之马”混迹于证券市场而迟迟不被发觉,往往是证券市场运作开始失调的先兆,如不立即采取措施,有可能引发股市剧烈波动,严重的可导致股市崩盘乃至诱发整个经济的衰退。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和1929年美国罗宾斯案的会计造假行为都直接引发了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股市大崩盘。美国是当今世界证券市场规范会计行为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尽管美国的一些做法不可避免地带有其特殊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背景的烙印,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规范会计行为不同阶段的做法,一定会对我国年轻的证券市场早日规范会计行为有所裨益。

    一、企业自行规范会计行为时期(1929年以前)

    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前,主要通过上市公司自行制定内部会计制度,实现公司内部自我规范。整个会计行业既没有统一遵守的行业准则或制度,法律也没有要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必须经过外部独立审计。行业准则规范和外部审计规范的双重松弛,造成了证券市场会计行为混乱,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1929年之前,美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往往“只有企业概况,不揭示财务信息,只公布资产负债表,不披露损益表,有的公司还在财务报表上造假”(郭道扬,1999)。进入20世纪,美国证券市场上会计舞弊行为已经越来越严重。然而,以1929年“罗宾斯案”为代表的会计造假案纷纷被揭露,一夜之间美国从1920年后的持续繁荣,坠入了股市大崩溃的深渊。

    美国1929年之前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规范作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首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是证券市场运作的预警器,对会计预警作用的忽视必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20世纪初,美国经济前景一片光明,证券市场空前繁荣。但会计造假案的频频发生,却没有引起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这就种下了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祸根。其次,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离不开行业制度规范和外部独立审计的强制规范。最后,实现上市公司会计行为规范必须依托法律、政府的强制执行。实际上在20世纪初,美国会计和审计界无论是在准则制定还是职业自我管理上都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缺乏来自法律界和政府的支持,使得这些成果在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上少有作为。

    二、美国法律强制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一)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建立起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框架

    美国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框架,是围绕着1933年《证券法》的立法原理建立的。《证券法》的立法宗旨,是不对证券价值作出判断,而强制要求"公正完整"地披露会计信息,并促进证券市场建设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为此,1934年《证券交易法》建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来负责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全面管理。SEC拥有立法,审判和执行权,对任何妨碍会计信息"公正完整"披露的组织和个人施以惩罚。与此同时,SEC还将积极促进会计职业团体建立高尚的职业规范,实现会计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在美国证券管理框架中,地方(州)政府的作用值得一提。美国各州对证券买卖的监管主要通过州证券立法(蓝天法)来进行。与其他法律不同,在联邦证券法和蓝天法并行过程中,联邦证券法绝对处于主导地位。各州蓝天法主要通过对各种有欺诈行为的组织和个人进行惩罚,来辅助SEC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事实上,1996年国会还通过了《联邦证券市场改进法案》,对蓝天法在证券管理方面的权限作出进一步限制。

    (二)审计职业界发展在法律强制引导下进行

    在全新的证券市场管理框架下,原先从英国传入的审计理论和方法都必须作出重大改进,会计师职业团体的工作也必须围绕证券市场的需要而展开。显然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因此在20世纪30-70年代这段时间里,美国的司法制度,特别是美国判例法制度,在审计职业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从30年代到70年代的一些著名案例中可以看出,有些案例拒不承认审计准则的有效性,对审计师的判罚近乎苛刻,现在看来有些过份。而与此同时,审计职业界还没有能够建立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如职业道德规范、行业内部审查等,来有效抵卸外部风险。70年代,美国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外部法律的严厉和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更使得审计界在60-70年代陷入诉讼苦海,成为经济衰退的替罪羊。70年代中期,在一份向国会提交的”麦特考夫”报告中,对包括审计界在内的整个会计行业提起全面诉讼,并提议由联邦政府直接接管证券市场上的审计工作,审计职业界开始面临生存危机。

    (三)会计行业自我规范和自管理能力较弱

    经济大危机后,美国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社会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历史潮流已不可阻挡,会计职业界便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制定公认会计原则的历史使命。但在随后的40年间,会计职业界的工作不尽如人意,制定准则的机构几经更迭,其发布的会计公告无论一致性还是权威性都广受批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一直受制于审计职业界。最早发布会计原则公告的民间机构-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只是当时美国会计师协会(AIA)下属的一个部门。1959年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虽然名义上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但APB委员全部是AICPA的会员,而且全部受雇于八大会计公司。不仅如此,AICPA还设立“会计研究处”(ARD)来指导APB的工作。因此,当时APB所发布的会计原则公告,被认为主要是AICPA意见的体现。但与此同时,AICPA在其制定的职业道德规程中,并没有要求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必须遵守CAP和APB制定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受制于审计界,而审计职业界对会计准则缺乏明确认可的事实,使得CAP和APB的独立性受到广泛质疑,其发布公告的权威性也被大大削弱。

    2.CAP和APB的工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CAP成立于经济大危机之后。它必须对当时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因此没有来得及建立统一的会计原则理论框架,其发布的会计公告也往往前后矛盾。1959年APB取代CAP以后,一直努力创建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理论框架,其努力也初见成效:在1962-1973年间APB共发布51个会计公告,其中很多仍是目前的“会计原则之本”。但进入6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上市公司规模扩大非常迅速。60年代末,美国企业间出现合并浪潮以及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趋势。与这些新变化相对应,实践中不断有新的会计方法以及滥用这些方法的事件发生,而APB对此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使得人们对其批评达到顶峰。

    3.SEC对会计准则制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1970年以前,SEC对会计行业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会计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但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一方面SEC将制定权委托给民间团体,另一方面SEC却没有对这些团体的工作予以足够支持。1938年SEC在其发布的《会计文告集》第4号中规定:凡是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却违反SEC规定的会计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这暗示了CAP工作可能得不到SEC的认可,CAP的权威性因此而大打折扣。而APB成立以后,由于APB在"投资税抵免"会计处理问题上的态度,使得SEC对APB的工作态度冷淡,这是APB地位不稳的重要原因。

    三、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共同规范会计行为的时期(70年代中期至今)

    70年代初,ABP地位风雨飘摇,会计公司陷入诉讼浪潮,SEC受到严重挑战,美国规范证券市场会计行为的工作也陷入困境。面对社会各界的尖锐批评,SEC和会计职业界开始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以1973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建立为标志,美国进入了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全面高效地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新的历史时期。

    (一)SEC、FASB以及AICPA之间的亲密合作

    1973年SEC在《会计文告集》第150号中明确规定,FASB的文告得到“权威性的支持”,是公认的会计原则(GAAP),禁止有与FASB文告相悖的观点。而同年AICPA新的《职业道德标准规程》规定,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必须遵循FASB制定的会计原则。AICPA与SEC对FASB工作的全力支持,使FASB在成立之初地位就非常稳固。同样,FASB也积极配合SEC和AICPA的工作。FASB与SEC始终保持密切接触,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就会计准则问题与SEC达成共识。而对每一次AICPA发表的对财务问题的意见,FASB都立即着手进行研究,并常常大段引用AICPA意见的原文。

    (二)与CAP和APB相比,FASB更为独立,其自我发展能力更强

    首先,FASB在组织结构上更为独立。为了避免FASB的工作被任何单独的利益集团控制,由来自政府、金融界、证券和会计学术团体的代表共同组成了财务会计基金会,负责为FASB提供研究资金并领导其工作。同时,FASB工作的委员都是拿薪水的全职工作人员,任期内没有任何其他的职业和业务关系。FASB组织和人员上的独立性为其制定准则权威性提供了保障。

    其次,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权威性。FASB非常清楚,它发布的会计公告要想得到广泛认可,必须兼顾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除了财务会计基金会受社会各方共同管理外,在每一条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FASB都鼓励政府机构、公司、公共会计等社会相关团体积极参与,听取各个利益集团的不同意见,最后发布的公告往往是各方利益的折衷产物。正因为FASB制定会计准则非常慎重,所以其发布的会计公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SEC的认可和执行。

    最后,FASB已步入一条自我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FASB自成立伊始就有非常明确的工作目标,即建立统一的会计理论框架,来指导证券市场会计实务问题。FASB注重对以往CAP和APB工作的继承和延续,承认CAP和APB发布的公告都是有效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到2000年底,FASB已发布了7号财会计概念框架,成功地为今后运作制定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理论纲领,也为其今后解释和处理会计问题建立了“法律”依据。1988年FASB与SEC合作,成立了 “紧急问题工作部”(FITF),以及时解决会计实务中的新问题。时至今日,FASB已成长为一个运作良好,受人尊敬的成熟团体,其发布的准则和理论都将规范会计行为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三)AICPA成长为一个独立、完善的审计团体

    经过70年代生存危机后,AICPA真正成长为一个自我管理完善的会计师组织。70年代至今,美国审计界发展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行业自我管理趋于完善。目前AICPA已经成功的建立起包括职业道德规范、一般公认审计准则、职业培训和会计公司质量控制在内的一整套自我管理体制,拥有的个人注册会计师会员33万多人,成为在审计和财务报告问题上最权威的组织之一。二是随审计力量的逐步壮大,审计界对政治和法律的影响开始加深。1992年获准建立股份制会计公司,1995年说服国会通过PSLR法案,将过去审计师承担的无限连带责任改为按比例赔偿,就是审计职界通过立法斗争成功维护自身利益的例证。三是与SEC合作更为紧密。AICPA的许多现行管理制度(例如同业互查等)都是在SEC的要求下建立起来。1977年AICPA成立了证交会业务管理部(SECPS),更成为会计公司和SEC密切联系的纽带。

    经过70年代生存危机,美国会计职业团体迅速成长,成为制定财务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主导力量,美国证券法的立法精神,即强制信息披露和职业自律相结合,才真正在美国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方面得到体现。不过FASB和AICPA在行业管理方面虽然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但SEC对它们而言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尚方宝剑”。FASB与AICPA的工作离不开SEC的认可,它们对SEC的依赖也在同步增长。
相关热词: 证券市场 会计行为